网站地图|联系我们
 

文渊阁本

 

阁名文渊  文化纽带

              ——文渊阁本《四库全书》简介   



    《四库全书》的编篡从乾隆三十八年(公元1773年)二月开始后,乾隆四十六年(公元1781年)十二月第一份实稿修成,乾隆下令修文渊阁存放这部《四库全书》。
    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。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(公元 1774-1776 年)建成文渊阁为三层楼房,仿宁波天一阁规制,楼上通为一间,楼下分为六间,取“天一生水,地六承之”,意在防火。文渊阁的园林布局,十分精致。阁前设长方形水池,周置石栏,以石拱桥与文华殿后联为一体,池中养殖鱼藻。大型叠石假山环列阁后,假山山路、山洞上下穿行,就连阁的左右门道阶梯也有艺术处理,使文渊阁的气氛更加浓厚。阁内悬有乾隆御书“汇流澄鉴”四字匾 。 
    曾藏在这里世界上最大的丛书《四库全书》,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,安置在书架上。
    七部《四库全书》中,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是第一部完成本。为了尽快地完成其他六部,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便担负了第二底本的角色,所以,六部都有部分是根据文渊阁本抄写的。所以学术界认为文渊阁本是《四库全书》中最权威的版本。 
    因为是第一部《四库全书》,所以乾隆帝对此过问最多,参与其工作的人员自然不敢怠慢,编纂质量得到了保证;因为是第一部《四库全书》,所以抄写的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筛选。可以说,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集中了当时最好的书家缮写,字体风格端庄规范,笔笔不苟,如出一人;校对最为细致。当时,清宫以内务府大臣提举阁事,阁中设领阁事1人、直阁事6人、校理16人、检阅8人。领阁事总司典掌,直阁事司典守釐辑,校理分司注册点验,检阅随时点查;用料最为考究。因为是第一部《四库全书》,所以用料最为考究,最能传神地反映出善本的所有元素。
    文渊阁修成后,第一部《四库全书》一直放在文渊阁内,直至“九一八事变”。战争开始后,当时的民国政府也对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采取了妥善的保管措施。因此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是保存最为妥善,和其他版本相比保存最为完整。 
    另外,故宫文渊阁还存放过康熙时编篡的《四库全书总目考证》等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,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。 
    在文渊阁的前面是“文华殿”。这是皇帝们举行“经筵”、听讲经官讲学“进讲”的地方,在皇帝听讲的前一天,还要到文华殿东的传心殿向孔子的牌位祭告。文华殿在实建时是太子们的正殿,房顶上覆盖绿瓦。后来由于几位太子年纪很小,不能处理政事,所以在嘉靖十五年(公元 1536 年)正式改作皇帝便殿,换成黄瓦。明清两朝皇帝御“经筵”都是在春分、秋分两季。皇帝要撰写御论,阐发自己学习“四书五经”的心得,清朝皇帝的“经筵御论”使用满语和汉语各讲一遍。清朝诸帝文化素养都非常高深,皇帝讲得兴高采烈,还会指名文臣辩论。最后,作为对有幸参加典礼的文臣们的特殊奖励,皇帝率大家打开文华殿后门,来到殿后文渊阁,赏赐文臣们翻阅阁中藏书。 
    1984 年底到 1949 年初,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全面溃败,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被运往台湾。 
    至此,文渊阁本《四库全书》不仅被认为是海峡两岸特殊的文化纽带,更被公认为是最珍贵、最值得传藏的一个版本。